一、建立标准的智慧物流体系
标准化的物流体系建设为智慧物流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制造业物流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归纳出统一的物流作业标准。一方面,发展单元化容器,推动生产制造的器具标准化和工业产品尺寸标准化。另一方面,加快智慧物流信息的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当前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智慧物流遍地开花,但智慧物流仍然处于局域网状态,各智慧物流系统之间不能实现协同共享。加快编码、数据接口、文件格式等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软件格式及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可以消除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智慧物流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与智慧应用。
智慧物流不仅包括制造企业内部物流,还包括企业外部的采购、运输、销售等环节。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保证。应加大力度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推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设施、机场、城市交通、农村交通、交通枢纽等的建设,优化交通枢纽空间布局,加强重要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内外辐射能力,促进生产、流通、销售的无缝对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高效运作,推动物流业务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与智慧化运营。
三、完善智慧物流信息系统
智能制造对智慧物流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追求,完善的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使制造企业更及时地获取顾客的实际需求,生产制造更具针对性。同时利用CPS将工厂内部部生产数据与企业内部信息同时管理,合理管控企业的生产要素,信息来源广泛准确,有利于提升企业工作的效率及问题解决速度,合理预测市场发展方向,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借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将企业闲置的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利于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推进智慧物流服务功能配套
在制造业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推进物流服务功能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在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地区规划好智慧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资源共享,提升制造业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使制造业集中精力钻研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智能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智慧物流的建设要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专注特定企业的业务需求,以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智能制造企业的特定需要,帮助智能制造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非核心业务外包,促进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竞争力。
五、培养高质量的智慧物流人才
智慧物流的发展引入了诸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物流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对于智慧化物流系统来说,需要的是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先进物流管理思想的高端、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人才,这是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的人才培养应不断调整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输出社会急需的物流人才,使物流教育与行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