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201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4亿,约占总人口的17.2%。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建立。至今全国院站已有1000余家,年接受体检老年人数达1.18亿。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与此同时,高龄老年人口(80 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口以及慢性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养老问题正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将迎来老龄化高峰,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5%。
国家政策出台及大趋势
2016.10.31日,民政部指出,要实现老人“老有所养”,建立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政府要把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所需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017.10.18日,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企业面临痛点
运营难题
管理不透明,老人服务得不到充分保障;服务收费价,子女觉得不值;服务单一,子女不放心。
服务难点
服务感知差、子女互动差、各部门沟通不畅、护工服务不到位、业务单元数据不通……
管理痛点
怎样持续发展?服务如何把控?流程如何规范?标准如何执行?数据如何统计?如何做好应急预警?……企业面临难题剧增。
智慧管理系统原理
米孚致远智慧定位系统主要是对需要被看护的人员进行跟踪定位和被看护人员状态分析,同时掌握院内被看护人员分布情况。在被看护人员身上放置一个代表其身份的无线定位终端,终端不断地自动发射无线信号;在各个区域配置可以自动识别这些终端的定位基站。
定位终端和定位基站之间可以相互通讯传递无线信号,形成一个无线监控网络。根据被看护人员情况,在系统预先设置相关人员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一旦走出规定范围或超出时间,系统可立即判断出异常并触发警报,值班人员可即时地在屏幕看到发生异常的人员和地点,采取相应措施。
系统优势
1、最大程度减少安装施工
2、实现老人房内LoRa、蓝牙、RF的物联网全覆盖
3、支持红外热感监控,淘汰画面监控系统,全面保障老人生活隐私
4、支持院区贵重医疗设备定位
5、呼叫到人,建立护工/医生/护士 ⇆老人直接有效连接
6、护理人员定位、路径记录、驻留热图
7、开放平台支持第三方硬件无缝接入系统
8、全开放式平台,根据院内建设要求提供定制化接入服务
“米孚科技智慧养老管理物联网”本着贯彻国家“养老信息化建设”政策精神,结合养老机构现状,旨在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养老机构的保障、服务能力, 使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系统功能简介
老人实时位置监控:电子地图实时显示所有老人的位置,护理人员可动态掌握老人数量和实时分布情况。
人员查找定位:输入人员姓名或编号便可快速定位要查找的老人所在地点。
房内热感监控:摒弃传统视频监控,采用红外热感监控,既能全面保障老人的生
活隐私,又便捷安全高效实时监控。
未按规定时间就寝报警:指定某个老人在规定就寝时间,没有在房间内,系统自动发生报警提示,护工可进一步了解老人状态。
进入非看护区报警:限制危险区域,未经允许的定位终端进入将发出报警,在出入某些关口时,可设定好通过条件,当不符合要求的定位终端出入关口时将发出报警信息;或者某些区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可进入,如在其他时段进入则被视为脱离看护,也会发出警报。
巡检区域异常告警:在一定时间段,老人所在区域获取不到该人员的信息达到一定时间,发出报警信息。
活动轨迹回放:系统全天候记录老人经过地点和时间,可对老人运动路线进行跟踪回放,掌握其详细活动路线和时间。
实时人员状态查询:可实时对各个老人进行清点,具体呈现正在在不同区域的人数、活动范围。
滞留报警:当老人在特殊区域如洗手间、洗澡室停留较长时间,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紧急求助:当巡检人员或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或危险情况可按下紧急按钮,监控中心点得知报警人所在位置,迅速进行支援。
自动巡检:护工可以设置巡检时间,系统可根据设置时间,自动统计各老人所在区域。
亮点功能
可定制化管理
室内定位
电子围栏
危急智能报警
护理评估与干预
运动轨迹
生命体征监测
……
“智能硬件+后台软件+云平台”三效合一
“硬—软—后台”的结合,利用系列硬件设备,实现对养老院内高跌倒风险老人、失智老人的跌倒、离床、坠床、滞留、走失等危急状况报警,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处理突发状况的效率,避免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并可通过持续的护理状态数据跟踪分析,提升护理康复质量。